8月1日,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的消息终于被证实,又一次刷爆朋友圈,虽然此前屡次合并传言双方都极力否认,其实直接承认也没关系,合并这种事其实已经屡见不鲜。
从2012年3月12日优酷与土豆合并以来,短短几年,滴滴与快滴、美团与大众点评、携程与去哪儿、58同城与赶集网接二连三的合并。现在,已经合并过一次的滴滴又将再次合并。
它们为什么会合并?为什么都是互联网品牌间在合并?这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可逃脱的商业法则?
有的观点认为是资本力量的推动,有的认为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周期短,其实我们战略定位专业对此早已有了明确的观点,那就是“传统行业二元法则,互联网行业一元法则”。
此言何意?我们认为,传统行业经过竞争洗牌最终会剩下两个品牌主导大部分市场份额,而互联网行业最终只允许留下一个品牌主导。
纵观近代商战史其实也不难发现这个事实。经过100多年的竞争,全球碳酸饮料市场由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主导;中国的凉茶市场,加多宝、王老吉占据第一第二,和其正正在消失;方便面市场,康师傅、统一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牙膏市场,由高露洁与佳洁士主导。列举这几个例子都是如今比较成熟的行业,还有很多行业正在走这个过程。
“传统行业二元法则,互联网行业一元法则”背后又是什么在推动?
从行业特点看,传统行业大多因为存在中间渠道,一般是B2B2C模式,渠道为了有更多的主动权,不会只保留一家供应商,行业第二就有了成长的机会和空间,更后面的也会有一定的生存时间。而互联网行业多是直接与顾客发生交易,流量就是生命,没有了中间渠道的平衡,厮杀惨烈短暂,顾客会快速集中到行业领先品牌,最终一个品牌主导一个行业。
从认知层面来看,传统行业最终在顾客认知中占据数一数二位置的也都是具有不同定位的品牌,第二也是因为与第一不同而存在。喜欢“正宗可乐”的选择可口可乐,喜欢年轻范儿的喝百事可乐。人们不需要太多一样的选择,需要不同的选择。而互联网行业品牌,如果不能迅速在顾客认知中占据一个有效定位,必将在激烈而短暂的竞争中失去生存空间,最终要么消亡,要么被并购。
Uber是全球互联网专车服务领导品牌,而在中国它只能算后来者,滴滴、易到、神州专车等已经抢先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全球领导者要做中国领导者也得付出巨大代价,有关消息显示,UberCEO卡兰尼克表示进入中国后,Uber每年要“投资”10亿美元,如今累计“投资”已超过20亿美元。而滴滴更是誓死捍卫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不惜每年补贴40亿美元。
“融到一轮烧一轮,烧钱大战何时休,盈利之期是何夕,望穿秋水遥无期”,这可能是滴滴与Uber中国“烧钱大战”的真实写照。在中国,资本更倾向于处于领先地位的滴滴,Uber中国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保持现在的份额,资本不会允许看不到盈利之期而无休止的烧下去。承认滴滴的领导地位,选择合并占股则是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经过竞争洗礼,强大的滴滴与Uber即使尚有余力再战,也终将成为又一对合并的互联网品牌,再一次验证了“互联网一元法则”魔咒的威力。
滴滴与Uber中国合并后,将毫无悬念的成为中国专车市场的领导者,但此后易到、神州路在何方?中国专车市场,其它品牌还有机会吗?请关注罗盘战略定位公众号下期文章。
互联网巨头们可以任性,因为有钱。创业型企业如果任性,就悲催了,一步走错,将与成功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如何避免起步就走错,逐渐迷失方向?如何从行业“屌丝”逆袭为“新贵”,成为顾客的宠儿?